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专业代码:500606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三、基本学制
3年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立足城市轨道交通服务,采取“订单班”培养模式,通过三年的专业课学习,使学生掌握轨道交通基本行车组织知识,客运组织与服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能力,取得相关岗位职业资格证书。
五、职业面向
3、就业岗位
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使本专业学生可以胜任从事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一线服务与管理岗位的能力,同时还可以从事交通运输类的辅助性岗位工作。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是城市轨道交通集团和其他城市的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及下属企业。
对应的主要岗位有:客运员、站务员、值班员、票务员以及运营管理员等相关岗位。
五、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一)文化基础课
1. 德育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关于“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精神。
(2)职业道德与法律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基础知识辅导。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习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相关法律基本知识,做到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是与非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权益、依法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实践能力,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3)政治经济与社会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和政治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为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基础。
(4) 哲学与人生
学习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及基本观点的教育。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的社会实践、人生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哲学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如何做人,为将来的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2. 语文
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鉴赏,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3. 数学
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像、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5. 体育
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自主锻炼、 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二)专业基础课程训练
1. 交通英语口语训练
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熟悉交通专业英语常用的基础词汇和基本语句,注重相应的口语训练与实际应用能力。
2.普通话训练
注重实际交流能力培训,针对普通话水平测试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鼓励学生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
3. 计算机应用基础
学习常用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等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较强文字处理、数据处理能力。
4.形体训练
通过形体礼仪训练塑造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内涵和气质,为今后从事服务行业打下基础。
5.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礼仪
理解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礼仪基本要求,强化训练,采用应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帮助学生纠正平常不良习惯,通过职业化的服务理念与服务技能训练,让学生掌握服务知识,提升服务技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专业核心课程及基本要求
1.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本学科主要学习城市轨道交通的历史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路网设计、线路与车站、车辆与供电、信号与通信、运行组织与经营管理、投资效益分析等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常识。
2.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
主要学习城市轨道行车安全、设备安全、施工安全、消防安全以及交通应急管理等相关的法规和评价标准。
3.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
以票务员、乘务员职业资格鉴定考核为指导,学习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和客运组织工作、票务管理、乘务管理、市场营销分析等方面的知识。重点掌握轨道交通客运流程、任务、特点、原则、客运组织的管理系统及客运组织能力的技术措施。
4.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重点掌握轨道交通运营计划、运营模式、列车运行组织、及其工作岗位制度、车站组织、车站设备监控系统、防灾报警系统应用等内容,使之在今后工作中有一定的实践基础。
5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轨道交通系统常用设备使用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具备设备使用及管理的能力。
6.市场营销
  本课程学习面广泛,主要要求学生结合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方面的关系,注重营销理念的培养与学习,比如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营销及轨道交通沿线资源开发营销,如房地产、综合商业、广告、通信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四)专业核心课程训练
1、运输设备实训
   主要任务是通过视频和网络展示轨道交通运营的设备设施,特别是车站的功能站设备与机车车辆设备,通过相关设备各功能的模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完全掌握并能熟练运用该知识,从而增强就业竞争力。
2、公共关系实训
   主要任务是通过模拟处理突发公共事故,帮助学生深刻体会公共关系的一般知识在工作中如何具体运用,从而增强学生面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3、职业资格考证实训
   主要任务是针对学生的单项职业资格技能进行系统训练,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职业资格考证活动。
4、专项实训
   主要任务是围绕专业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将两门甚至三门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专项技能训练,例如票务管理课程的专项训练就是要提高学生售票能力。
5、顶岗实习
    主要任务是全面接触社会,完全按照职业人士的标准和岗位职责要求完成由学生身份到职业人士的转变,期间需要完成毕业考试和相关就业实践鉴定。
六、实践教学实施
完善“基础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和拓展技能”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践课安排如下表。
 
  专业实践课安排表
实践项目 技能培养 实 践 安 排
认识实习 基础技能 从第2学期起,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及学生掌握职业技能的程度,在地铁、铁路、公交车等车站、控制中心、停车场、客运专线车站进行设备认识、岗位认识实习
校内实训 专项技能 第2~4学期,每门专业课每学期不少于2周实训。(普通话、计算机、形体礼仪训练)
生产实习 综合技能 “黄金周在客运公司、地铁、轻轨实习,铁路“春运”客运专线车站和列车乘务实习
顶岗实习 拓展技能 预就业单位或校外基地实习
每门专业课每学期均安排1-2周以上的校内综合实训。根据校内实训基地的设备,由指导教师模拟现场工作,下达工作任务,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达到学习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城轨客运组织方法》时,安排“AFC设备操作训练”,模拟地铁某一车站,提出正常情况下闸机工作模式的设置、大客流情况下闸机模式的设置、事故应急情况下闸机模式的设置、闸机票箱已满的处理、闸机扇门故障等工作任务,结合课程内容重点讲授操作,并要求学生达到熟练操作的目的。
打破固有的学期与假期划分,实习安排兼顾企业生产实际。“十一”黄金周期间,是地铁、轻轨客流的高峰,地铁轻轨公司需要增加车站的站务人员,在城市地铁开通运营后,每年的“十一”黄金周由本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参加车站的客流组织工作;每年的铁路春运客流高峰期,由本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参加客运专线车站客流组织和列车乘务工作。因此,安排第三学期1周、第五学期4周实习,既完成了生产实习,也缓解了企业的压力,达到学校与企业双赢的目标。由此带来的假期安排、教师指导,均有相应配套措施。
第5学期,安排顶岗实习,利用学生预就业单位或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票务管理、列车运行指挥工作、调车工作。
1、双证书或多证书制度的实施
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学校明确双证书要求,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应至少获得一个个相应的技能证书。普通话、计算机等有社会认证体系的课程,用获证考试代替课程结业考试。建立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技能证书奖励学分体系,鼓励学生获取多证书,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就业能力。
(1)、通用职业资格技能证书
序号 考核项目 考核发证部门 等级 要求
1 普通话等级证书 城市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二乙以上 必考
2 计算机系统操作工 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 中级 必考
 
 
2)、专业职业资格技能证书
 
序号 考 核 项 目 考核发证部门 等级 要求
1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员 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或城轨企业 职业资格证书 三选一
2 城市轨道交通票务员 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或城轨企业
3 城市轨道交通站务员 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或城轨企业
4 铁路客运员 铁道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中级 五选一
5   铁路列车乘务员 铁道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6 导游员资格证书 国家旅游局和城市市旅游局 职业资格证书
7 前厅服务员 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 中级
8 客房服务员 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 中级
 
2、教学设施
① 校内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和教学设备的基本要求
校内各门基础课应有完善的优质数字资源及学生使用平台,计算机基础、英语课程、体育课程的教学实验室和教学设备应有以下基本要求:
l  不少于50人的网络机房,配备有1-2台网络服务器和打印机等外部设备。
l  不少于50人的模拟语音室或有数字化语言学习系统的网络机房。
l  体育场馆(形体室)和设施条件能基本保证体育教学和学生的课余健身及形体训练需要。
② 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要求
校内实训基地应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方向确定建设思路,采用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的运作模式,主要围绕专业核心课程行车、客运、安全课程的专业实践能力建设实训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高度仿真、功能完善、符合职业认知规律和课程改革方向的实训环境,充分保障城轨运营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岗位技能培训和职业能力培养。
 
校内实训基地设备设施建设建议如下:
序号 种类 设备名称及基本配置数量 实训项目
1 行车指挥类 ①ATC系统仿真软件
②行车调度电话等通信设备
③四站三区间车站LOW操作台及联锁设备
④车辆段微机联锁设备
⑤信号旗、信号灯、各类行车台账、钩锁器等行车备品
⑥城轨车站仿真沙盘
①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及实训
②车站接发列车作业
③行车调度员岗位训练
④车辆段行车组织训练
⑤与车站设备类配合使用进行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训练
⑥行车类技能鉴定
2 车站设备类 ①仿真FAS设备
②仿真机电设备监控设备
③仿真车站通风、给排水设备
④仿真车站IPB后备盘
⑤屏蔽门、扶梯设备
①仿真车站控制下的各种操作
②车站防灾、消防应急处置实训
③车站级BAS、FAS等系统的使用与维护实训
④配合行车系统开展应急处理训练
3 客运服务及票务管理类 ①仿真站台
②至少1个站的AFC终端设备,包括:两通道闸机、自动售票机、人工售票机、验票机、半自动售票机、车站计算机、票务软件
①票务终端设备认识实训
②票务终端设备的使用和简单维护训练
③售票、充值、退票、无效票的处理等票务训练
④票务报表、统计等训练
⑤客运值班员技能鉴定
4 城轨调度
中心设备
①模拟OCC中心设置总调台、电调台、环调台、维调台
②各调度台仿真软件
①监控某地铁模拟线路各设备状态的工作环境
②设定设备的各种故障,让学员演练调度基本应急处置能力,满足城市轨道调度综合应急实践教学需要
③ 校外实训基地的基本要求
校外实训基地应包含某城市轨道运营公司和某铁路局运营部门,城市轨道校外实训基地至少应有一条运营线路,含调度中心(OCC)、车辆段(车场)和若干城轨车站。铁路校外实训基地应有客运站一个、区段站一个。
学校应与实习基地签订协议,完成学生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实习基地应为学生配备兼职教师,和校内教师共同制定实习任务书和指导书。
④ 信息网络教学条件
应建有完善的校园网络,便于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和交流,教室、实训室均应具有多媒体教学条件。
3. 教材及图书、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学习资源
① 教材
必须选择中职或者高职高专教材,禁止跨本科层次选择教材。优先选用教育部国家规划教材和铁道部规划教材,鼓励有特色和创新的校本教材。
② 图书
有一定数量的专业图书与刊物,生均专业图书、期刊资料及电子图书不少于60册。
③ 数字化(网络)资料
主干课程建立教学资源库,包括电子教材、教案、多媒体课件、案例库、习题库、图片及视频资料库,开辟师生学习讨论区,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
4. 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建议
在教学过程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引导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现场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形式,利用理实一体学训室、多媒体、录像等多种教学手段。
5. 教学评价、考核建议
为全面评价学生各种职业核心能力及综合素质,需要构建多元结合的考试、考核方式,突出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角度立体化、评价过程的动态化、评价主体的互动化的发展原则。
① 过程评价加期末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
② 理论考核加实作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
③ 课程考核加技能鉴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
④ 顶岗实践的校内指导教师与校外指导老师相结合进行评价。
6. 教学管理
主要采用以学年制为主体的全日制教学管理模式,可弹性实施学分制管理模式。
九、 教学时间安排
(一)学年基本概况
每学年为 52 周,其中教学时间 40 周(含复习考试)累计假期 12 周,周学时一般为 28 学时,顶岗实习按每周 30 小时(1 小时折 1 学时)安排,学制3年,总学时数为 3024。
实行学分制的学校,以 18 学时为 1 学分,3 年总学分数为 176。军训、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活动以 1 周为 1 学分,共 5 学分。公共基础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 1/3,专业技能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 2/3,其中课程设置中含有公共选修课及专业选修课20学分,其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11%。
(二)教学安排: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 学期
1 2 3 4 5 6




公共必修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6 2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36   2      
哲学与人生 36     2    
职业道德与法律 36       2  
语文 234 4 3 2 2 2
数学 234 4 3 2 2 2
英语 216 3 3 2 2 2
计算机应用基础 72 2 2      
体育与健康 180 2 2 2 2 2
公共艺术 72     2 2  
历史 36   2      
公共基础课小计 1188 17 17 12 12 8




专业核心课 机械基础   36 2        
电工电子技术                           36 2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72 2 2      
管理学基础                                                           108   4 2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基础 72     4    
客运服务与礼仪 54     3    
简单急救知识      54       3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 54       3  
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系统 72         4
小计 558 6 6 9 6 4
专业
技能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与设计 54 3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 72 2 2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 108   3 3    
票务组织 72     4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 90       3 2
轨道交通经济与法规 108       4 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 144       4 4
运输经济学 126         4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 72         4
  小计 792 5 5 7 11 16
周课时 1404 28 28 28 29 28  
合计 3338 504 504 504 522 504 800